星光電影院
透過那些電影、紀錄片、座談,細細品味導演們所訴說的社會議題 . . .
|
移工星光電影院 — 《逃跑的人》
本校創新國際學院於12月28日在綜合院館舉辦「移工星光電影院」,為該院進行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USR Hub)種子培育計畫「新住民數位行銷教育計畫」中的一環。同時,邀請到紀錄片《逃跑的人》導演曾文珍、本校社會學系教授馬藹萱及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庇護中心專員蕭以采、黃得軒,進行映後座談。
曾文珍導演講述自己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動機,是希望觀眾在審視這個議題時不再固著在僱傭關係,而能將焦點放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每個外籍移工都背負著家庭,來臺灣只不過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追逐夢想,和你我一樣。因此也希望能顛覆社會大眾對於逃跑移工的刻板印象,破除逃跑就是犯罪的偏見,給予更多關心與支持。 影片放映前本院歐子綺老師提及此次活動的願景,「臺灣的民眾和來到臺灣的人共處在這片土地上,我們需要更多相互的暸解和認識,才能創造更友善的環境」,也邀請大家關注在臺移工的經歷,進而幫助改善其生活與工作環境。 |
探討年輕農工亞文化 — 《殺馬特我愛你》
邀請李一凡導演現身說法,講述電影《殺馬特我愛你》中文化及背景,呈現一種殺馬特的年輕移工者他們所經歷打工日常裡面的影像,並透過與學生問答的互動過程,讓學生能夠更加了解少數文化的演進及意涵。
在《殺馬特我愛你》中,觀眾看到的不只是殺馬特少年、青年們,還有城市化進程中所付出的代價。導演李一凡一直關注城鄉關係的變化,他拍的不是殺馬特史,而是殺馬特講述自己的個人史、精神史,是90後農民工歷史的一部分。 |
|
|
移工星光電影院 — 《九槍》
創新國際連結USR種子培育計畫於3月22日舉行紀錄片《九槍》試映會及導演蔡崇隆座談。本次活動與創新國際學院「移民與全球化課程」結合,透過星光電影院的形式,對於移工處境帶來深入討論。蔡崇隆於座談會中表示,拍攝紀錄片是釐清真相的方法,他希望透過紀錄片增進臺灣人對於外籍移工議題的關注,以消弭社會上對於移工的冷漠與偏見。
《九槍》以2017年越南籍勞工阮國非,遭臺灣員警開九槍射擊而亡的案件為主軸。不同於新聞報導多半強化加害者與受害者的二元對立,蔡崇隆直指臺灣社會對於外籍移工「集體的漠然」,此種社會心理或許不是種族歧視,卻是帶有恐懼的偏見。該片從仲介制度、勞動條件等不同角度切入,從中穿插新聞和各利害關係人的訪談,引領觀眾一同審視臺灣移工制度結構性的問題。 相關文章: |
香港流離影展:移民歷史三部曲
近年越來越多香港人移民到台灣,掀起了新一波香港人的移民潮。本計畫於2022年4月26日、5月3日和5月10日,共舉行了三場香港流離系列影展,講述了香港移民歷史背景的脈絡。放映的電影有1950年及1999年版本的《細路祥》及2019年的《金都》。在這三場的影展中,讓不少師生,以及民眾對香港移民歷史背景有更進一步認識。
這三場影展,有幸能夠邀請到國內研究香港專業的學者進行映後座談會:
第一場活動於2022年4月26日舉行。《細路祥(1950)》講述自幼失去雙親的細路祥被何大叔收養與兩個弟妹相依為命,住在貧民窟,平時租借漫畫為生。細路祥是一個從好變壞,又從壞變好的孤兒。映後座談會的與談人邀請到香港文化觀察作家暨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研究員陳嘉銘博士。此次活動於鄰近西門町的飛地書店舉辦。
第二場活動於2022年5月3日舉行。《細路祥(1999)》講述八歲的祥仔一家人靠開茶樓為生。一個名叫阿芬的六歲女孩有天來茶樓應徵送外賣,被祥仔的爸爸逐了出去。祥仔卻暗中找到阿芬,和她一起去送外賣,分享得來的小費。。阿芬被警方發現了偷渡客的真實身份,將被遣返原籍。在慶祝迴歸的漫天煙火下,祥仔獨自追趕著警車。映後座談會的與談人邀請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陳盈棻助理教授。
第三場活動於2022年5月10日舉行。此場活動十分榮幸能邀請到《金都》的導演暨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得主黃綺琳導演蒞臨現場進行映後座談會。《金都》是一齣2019年香港愛情電影,由黃綺琳執導,鄧麗欣、朱栢康主演,靈感正是黃綺琳導演家附近的婚慶商場。而《金都》榮獲了不少享負盛名的獎項,包括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及新晉導演、第12屆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新晉導演獎、第26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編劇及推薦電影、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提名等等獎項。
香港流離系列影展也成功落幕,並得到了不少正面的評價以及回饋,讓參與者對香港移民歷史的脈絡更為清晰,對參與者也有莫大的收穫以及裨益,開拓與會者對於香港作為移民社會的認識,增加對香港離散社群的連結。
相關文章:
創國學院香港流離影展 映現移民社會三段歷史面貌
Understanding Hong Kong through Cinema: Serial Screenings in NCCU Brought Attention to the Diaspora and Migration of the City
這三場影展,有幸能夠邀請到國內研究香港專業的學者進行映後座談會:
第一場活動於2022年4月26日舉行。《細路祥(1950)》講述自幼失去雙親的細路祥被何大叔收養與兩個弟妹相依為命,住在貧民窟,平時租借漫畫為生。細路祥是一個從好變壞,又從壞變好的孤兒。映後座談會的與談人邀請到香港文化觀察作家暨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研究員陳嘉銘博士。此次活動於鄰近西門町的飛地書店舉辦。
第二場活動於2022年5月3日舉行。《細路祥(1999)》講述八歲的祥仔一家人靠開茶樓為生。一個名叫阿芬的六歲女孩有天來茶樓應徵送外賣,被祥仔的爸爸逐了出去。祥仔卻暗中找到阿芬,和她一起去送外賣,分享得來的小費。。阿芬被警方發現了偷渡客的真實身份,將被遣返原籍。在慶祝迴歸的漫天煙火下,祥仔獨自追趕著警車。映後座談會的與談人邀請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陳盈棻助理教授。
第三場活動於2022年5月10日舉行。此場活動十分榮幸能邀請到《金都》的導演暨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得主黃綺琳導演蒞臨現場進行映後座談會。《金都》是一齣2019年香港愛情電影,由黃綺琳執導,鄧麗欣、朱栢康主演,靈感正是黃綺琳導演家附近的婚慶商場。而《金都》榮獲了不少享負盛名的獎項,包括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及新晉導演、第12屆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新晉導演獎、第26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編劇及推薦電影、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提名等等獎項。
香港流離系列影展也成功落幕,並得到了不少正面的評價以及回饋,讓參與者對香港移民歷史的脈絡更為清晰,對參與者也有莫大的收穫以及裨益,開拓與會者對於香港作為移民社會的認識,增加對香港離散社群的連結。
相關文章:
創國學院香港流離影展 映現移民社會三段歷史面貌
Understanding Hong Kong through Cinema: Serial Screenings in NCCU Brought Attention to the Diaspora and Migration of the City
《細路祥 1950》
|
《細路祥 1999》
|
《金都》
|
當代中國獨立紀錄片 — 《喊叫與耳語》
創新國際學院舉辦了黃文海(聞海)導演紀錄片《喊叫與耳語》的放映活動,作為第四屆中國紀錄片巡迴影展的首站,聞海導演本人也出席了本次活動的映後座談,與主持人歐子綺教授一同與現場觀眾交流。中國紀錄片巡迴影展由國家人權博物館及中正大學主辦,此次與政治大學「創新國際連結」USR種子培育計畫合作, 延續星光電影院的精神,藉由座談來增進大眾對於人權議題的關注。
在《喊叫與耳語》中,聞海透過主題劃分出多種面向,每個面向所帶出的故事都寫實地回應了中國人權、勞權低落的社會現狀。即便中國目前對獨立紀錄片進行各種審查、打壓,導演仍樂觀地表示自己如今「還是能坐在現場跟各位觀眾交流」。秉持著紀錄片的反叛精神,他也鼓勵青年該勇於在現實社會中表達,不要害怕,並強調:「紀錄片是見證、也是抗爭的手段!」跟社會接觸的過程才能知道這個社會是什麼,你在什麼處境,以及你是誰。就如同聞海透過拍攝紀錄片的方式深入社會,除了作為抗爭的手段之外,同時也回應了當代中國社會的處境,以及環境與自身的關聯。 |
|
|
當代中國獨立紀錄片 — 《塵默呼吸》
創新國際學院與創新國際連結USR種子培育計畫,於9月20日舉辦中國獨立紀錄片《塵默呼吸》放映會,邀請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聞海,與創國學院助理教授歐子綺與現場觀眾進行交流。《塵默呼吸》入圍2022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以一位中國底層勞工的臨終之時,揭露中國勞工的命運與農村問題。
本片跟拍農村出身的工人──大章,年輕時為賺錢改善家裡經濟,前往都市的私人石英工廠打工,幾年後卻罹患「塵肺病」末期。老婆離開他和孩子,大章只能回到農村老家臥病,依靠年邁的父母照顧。拍攝過程中還遇到大章父親中風、哥哥過勞致死,使得一家更為艱苦。而大章的三個孩子年紀尚幼,無法明白父親的病與父親將死的事實。大章在床上痛苦的呻吟,與一旁孩子的嬉鬧聲相映,面對生命的初始與終了,呈現的對比令人震撼。 |
金馬最佳紀錄短片 — 《備忘錄》
創新國際學院與創新國際連結USR種子培育計畫,於12月22日舉辦星光電影院,放映中國紀錄短片《備忘錄》,邀請本片導演窮山惡水電影小組與現場觀眾進行交流。《備忘錄》在2023年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上映,並榮獲第6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短片獎。本片聚焦於底層勞動者在疫情下無法遷移和流動的情形,呼應創新國際連結USR計畫關懷移民與勞動議題的宗旨。
《備忘錄》是對於2022年春天上海疫情的紀錄,以手機、電視、網路等手邊素材為底,捕捉封城下的荒謬封控和官民衝突。半小時的影片以日記體的形式呈現,將一系列短影片以時間順序串連起來。影片聚焦上海蘇州河邊外地勞工居住的「貧民窟」,將封鎖下民眾的生活艱難,和國家宣傳機器口中的歌舞昇平剪輯在一起,展現無法移動的時代下小人物之苦痛和大環境之荒誕。 |
|
星光電影院 — 《顏色擷取樣本.mov》
唯有身處黑暗,才能看見時代的光——《顏色擷取樣本.mov》放映與座談
創新國際學院與創新國際連結USR種子培育計畫於2024年底舉辦「星光電影院」,延續2022年舉辦「香港流離影展:移民歷史三部曲」的關懷,於 12 月 13 日放映甫獲得第 61 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短片《顏色擷取樣本.mov》,並邀請香港導演王紀堯與陳卓斯映後座談。影片以時任人民力量黨香港區議員溫子眾的角度,透過一場 2020 年台灣總統大選的觀選團行程,探討時空脈絡錯置的情境下,香港自由派與中國國民黨的關係,以顏色引發觀眾對於兩岸政治認同與情感的思考。 完整文章:https://www.nccu.edu.tw/p/406-1000-18689,r132.php?Lang=zh-tw |
|
移工星光電影院 — 《台灣紳士》
|
On October 18, 2024, the Inclusive Innovation USR Projec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Innovation hosted a film screening of Ginoong Taiwan (台灣紳士), followed by a post-screening Q&A session with the film's directors, Lily Huang (黃麗如) and Cheng Chih-Ming (鄭治明). This movie aimed to shed light on the lives of Overseas Filipino Workers (OFWs) in Taiwan, focusing on their experiences outside of work. By highlighting the personal stor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se workers, the screening sought to foster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e lives of OFWs beyond their work.
相關文章:The Gentlemen Pageant: A New Perspective Into The Lives of The Overseas Filipino Workers |